早在公元前2000年,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唾液养生的方法。古代养生学家、医学家将唾液视为人身至宝,是防病治病、悦颜美容、保命延寿的“自饮长生酒”与“神丹妙药”。
近现代研究已证实,唾液除了具有促进味觉与消化、增强食欲等基本功能外[1,2],的确具有多种养生保健和治疗功能。目前,世界上很多科学家已经开始关注唾液养生的神奇作用与科学价值。1986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就颁发给了在唾液中发现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美国与意大利学者[3,4]。
在此,我们摘录综述了有关唾液的记载研究,以飨读者。
唾液中含有多种酶、激素(如睾酮、雌二醇、褪黑素等)、生长因子、免疫球蛋白、维生素、矿物质等活性精华成分。这些成分随年龄和身体状况含量水平会发生变化,例如[5,6]:男性唾液中睾酮含量在18-55岁水平最高;女性唾液中雌二醇含量在18-49岁处于稳定状态,水平随生理周期变化。
-唾液分泌量的增加,主要是由副交感神经活跃引起的。副交感神经主导与我们身体舒缓放松有关的生理活动,能够促进消化、积蓄能量,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的紧张、焦虑,从而使机体得到休整、恢复和保护[1]。
唾液中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GF),是目前公认的与胃肠黏膜再生、修复密切相关的生长因子;EGF随唾液吞咽进入胃,通过增加黏膜细胞DNA合成,抑制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血流量及促进黏液糖蛋白合成来保护胃肠黏膜的完整性及屏障功能[7]。
研究发现,酒中的乙醇会损伤胃肠黏膜细胞和屏障功能,诱发胃肠炎症、溃疡、肿瘤等疾病[8,9]。因而,唾液能够保护胃肠黏膜的完整性及屏障功能这一研究结果,意味着唾液分泌增加和持续较长时间的情况,也许会具有巨大的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地探索!
还有研究表明,唾液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特殊功能,敷在伤口上能显著地缩短愈合期,加速烧伤患者的现存皮肤和移植皮肤的愈合[10]。
日本学者研究发现,将发霉食物中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与唾液混合后再作用于动物体细胞,结果其原来具有较强致癌的毒性几乎全部消失。此后,又发现唾液能灭活亚硝酸、苯并芘等多种致癌物质的致癌作用,在于它能消除致癌物所产生的超氧自由基。目前认为癌肿、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脏病、衰老等的发生,均与超氧自由基有关[11]。
日本近代医学之父绪方洪庵之孙绪方知三郎在唾液中发现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返老还童的激素——“ 腮腺激素”,能强化肌肉、血管、结缔组织及骨、软骨、牙齿的活力,尤其能强化血管的弹性、活跃结缔组织的生命力[12,13]。
日本东京大学药学科脏器化学教研室和病理学教研室伊藤、罔部等发现,唾液腺不仅是外分泌腺,同时也是内分泌腺,能分泌长寿因子(唾液腺激素)。唾液腺激素有促进伤口愈合的功能,还对多种老年病有治疗效果。对于间叶组织衰退引起的衰老疾病,如关节软骨萎缩、老年性驼背、皮肤和容貌的衰老变化,以及老年性骨关节僵硬等有治疗作用。基于此在日本的医学界还创造出了一种用于保健和抗衰老的唾液腺激素疗法[14,15]。
现代研究证实,唾液中含有多种免疫球蛋白、唾液溶菌酶、乳铁蛋白、唾液黏糖蛋白等免疫物质,其SIgA(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高于血清10倍,在抵御口腔细菌、病毒感染及口腔防御系统中至关重要。唾液中还含有抗HIV抗体,防止易感细胞受到HIV的侵害[16]。
《黄帝内经》指出“脾为涎,肾为唾”,意思是唾液由人体脾肾两脏所化而来,而脾为人体后天之本,肾则为人体先天之本。这来自人体“两本”的津液,富集了五脏之精,气血之华,对于人体健康和寿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7]。
[宋]《保生要录》:聚清津而咽之,润五脏,悦肌肤,令人长寿不老。
[明]《红炉点雪》: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津泽,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明]《本草纲目》:唾液,乃人之精气所化。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道家谓之金浆玉醴。溢为醴泉,聚为华池,散为津液,降为甘露,所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
[明]《古今医统大全》:唾液为醴泉,聚流为华池,散为津液,降为甘露,溉脏润身。
[清]《医学心悟》:华池之水,人身之金液也,敷布五脏,洒陈六腑,然后注之于肾而为精……专治五劳七伤,诸虚百损,并能御外邪,消饮食,轻身不老,却病延年,真神丹妙药。